医药新知

癌症相关性疲劳原因有新说 -------------------------------------------------------------------------------- 疲劳是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瘤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在缓解期的常见症状,以往一直认为其与贫血和免疫力低下等生理学状况相关。最近,德国柏林Charité大学医学中心的Dimeo等发表的一项新的研究显示,癌症相关性疲劳并不与上述生理学原因相关,而与患者抑郁和体能受损相关。该研究发表在2004年7月19日在线出版的Ann Oncol (2004? 15∶ 1237)上。 癌症相关性疲劳指持续存在的不寻常疲倦感,可发生在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可影响患者的体力和心理,且休息不能使之缓解。癌症患者深受疲劳之苦,许多患者由于症状严重而影响了正常的日常生活。 该研究纳入了已停止治疗至少3个月的70余例缓解期肿瘤患者,研究人员就可能造成疲劳的生物学和免疫机制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疲劳与疾病诊断、终止化疗的时间、肝肾及甲状腺功能、贫血严重程度、血清白蛋白水平、细胞因子活性或其他炎性及免疫系统标志物之间都不具有相关性;疲劳得分为最高四分位数者与最低四分位数者相比,尽管实验室检查无差异,但抑郁和体能得分却具有显著差异,高疲劳得分者的平均抑郁得分比低疲劳得分者增高了10倍,平均体能得分却只有后者的1/5。 Dimeo说:“体能受损和抑郁是引起癌症相关性疲劳的重要组分,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体能受损可使患者的依赖性增加,自尊降低,社会活动减少和情绪悲观,患者还可将其视为健康不良的征象而加重精神抑郁。另一方面,抑郁患者室外活动减少,习惯于较为被动的生活方式,而导致肌肉萎缩和体能的逐渐丧失。”究竟是抑郁使体能受损,还是这两者都归因于第三者??一个尚未知晓的因素,目前尚不得而知。为了回答上述问题,研究人员正在计划进行一项更大规模的研究。 该研究结果也具有治疗意义。以往有数项研究强调了贫血在疲劳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认为贫血是导致化疗患者疲劳的主要原因,因而有人试图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来缓解疲劳。但该研究和其他数项研究却显示,缓解期癌症患者的慢性疲劳并不是由贫血造成的,虽然所有的严重贫血患者都会感觉疲劳,但仅有很少一部分慢性疲劳患者存在贫血。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27 个回答

ask_wangxl
FDA最近批准新显像剂fanolesomabNeutroSpec用于诊断5岁和5岁以上小儿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不能确诊的阑尾炎。此注射剂包含锝标记(99mTC)的抗CD15单克隆抗体,后者可选择性地与感染部位的中性粒细胞结合。根据γ照相机下的特异性感染功能影像,可在1小时内明确阑尾炎的诊断。Fanolesomab的其他适应证,例如骨髓炎、不明原因的发热、术后脓肿、炎性肠病和肺影像学检查等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sk_wangxl
FDA批准机器人样装置DaVinciSystem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以前该装置已被批准用于腹腔镜胆囊手术和反流病手术、胸腔镜手术和胸腔镜辅助心脏切开术。DaVinciSystem用于手术时,通过胸骨切开术或胸廓切开术,该装置进入病人的胸腔内,医师坐在控制台监视器前,通过手柄和脚蹬控制机器人的3只手臂进行复杂的手术操作。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ca3909755197829
FDA批准加替沙星治疗多重耐药肺炎链球菌(MRSP)引起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加替沙星还可治疗由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黏膜炎莫拉菌、金葡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嗜肺性军团菌引起的CAP。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sk_wangxl
欧洲委员会最近批准普加巴林(pregabalin)用于治疗外周神经疼痛和癫痫部分发作的辅助治疗。美国FDA正在审核普加巴林的这些适应证以及成年人一般性焦虑症的疗效。欧盟是根据10个国家的10项临床研究(9000多例病人)结果做出上述决定的。普加巴林可使47%的糖尿病外周神经病或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的疼痛减轻50%。疼痛相关情绪和睡眠障碍亦显著减轻。普加巴林用作癫痫病人持续部分发作的辅助治疗时,治疗后1周内,可使部分发作减少51%。不良反应有轻至中度头晕和瞌睡,通常与所用剂量有关。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sk_wangxl
欧洲委员会批准颈动脉过滤伞(InterceptorPlus)在欧盟上市。在颈动脉支架放置术中,过滤伞可捕获游离栓子,减少缺血性卒中的危险。该圆锥形过滤伞适用于直径为4.25mm~6.25mm的血管,过滤伞通过腹股沟小切口被送至颈动脉,然后展开,在放置支架过程中可阻止栓子通过;支架放置妥当后将过滤伞收拢,连同滤过的微粒一起取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ca39f35846d9344
机器人将在外科手术中大显身手这一天或许马上就要到来了。  与日立制作所共同进行显微脑神经外科手术辅助机器人开发的信州大学医学部脑神经外科(小林茂昭教授),正在向世界首例人体临床试验迈进。目前他们正准备向该大学的伦理委员会提出申请,如果获准的话,可望在今年夏天实施首例机器人手术。  手术辅助机器人可通过机械臂完成即使是高明的外科医生也很难做到的极其细微的动作,负责手术的医生一边看监视器一边通过终端控制机器人的机械臂。简单的说,就是机器人承担了名医的手和眼的功能。在美国,心脏手术用机器人已经进入产品化阶段,信州大学此前也已经使用动物的大脑成功进行了试验。  有望减少医疗费用  手术辅助机器人之所以令人关注,是因为这种机器人优势是手术切口小、给患者带来损害小,可谓是“低损伤治疗”。此次预定进行临床试验的机器人的机械壁直径为10mm。以前开颅直径必须达数厘米的手术,今后有希望在10mm的开颅范围内就可以解决。开颅范围小的话,患者手术后恢复的就快,也能缩短住院时间。通过减少目前约占治疗费用80%的住院费,对当前紧张的医疗保险财政来说也是一大福音。  同时这对日本的医疗器械产业也是一大喜讯。在此之前,日本制造商在治疗用医疗器械方面比较落后。从贸易收支上来看,尽管当前磁共振成像设备(MRI)等诊断用医疗器械一直是出口多于进口,但在起搏器等治疗用器械方面则是进口远远大于出口。  “按现状发展下去的话,即使在辅助手术机器人普及的情况下,美国产品仍将成为主流”,研究机器人的早稻田大学藤江正克教授对此充满了危机感。据藤江教授说,在纯粹的技术力量上日本处于优势,而在产品化所必需的临床试验数据积累方面美国则领先一步。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ca399a4d9d4a434
经过2年多的努力,今年六月法国专家利用新型免疫抑制剂,成功改进了I型糖尿病胰岛细胞移植的治疗方法,从而使这种疗法的成功率从10%上升到80%。  I型糖尿病属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由于胰腺中分泌胰岛素的贝塔细胞受到破坏,患者必须每天人工肌注胰岛素,以弥补糖代谢缺陷,但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肌注胰岛素已经不够,为缓解病情,比较有效的方法是直接向肝脏中移植含有贝塔细胞的胰岛细胞。  专家说,2000年之前,由于胰岛细胞移植的方法容易导致人体出现排斥反应,因此,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已经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肾脏移植患者。为解决人体排斥反应问题,专家们研制出适于糖尿病患者的新型免疫抑制剂,不但大大减轻了患者的排斥反应,而且使移植的胰岛细胞数量增加了一倍。  据称,目前全世界已有数十位患者接受了这种疗法的治疗,疗效非常令人满意。法国一些医院表示将很快把此疗法运用于I型糖尿病重症患者的治疗。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ca3991f34ec0701
美国心脏协会《动脉硬化、栓塞及血管》杂志今年六月报道说,澳大利亚科学家首次发现,人体内有三组基因可能是导致心脏病的元凶。  科学家们研究了61对患心脏病的兄弟姊妹的DNA后发现,其第二、三及二十组染色体都有类似之处。主持研究的墨尔本大学生理学系学者哈拉普表示,人们过去把半数以上的心脏病归咎于痴肥、高胆固醇、高血压及抽烟等因素,这次研究发现的可疑发病基因,可能是导致上述风险原因的源头。  研究员现正致力研究上述三组染色体内的基因如何突变,从而导致心脏病。由于要找出发病基因及其运作方式,还要找出病人的生活方式和发病的关系,届时会在美国找数以千计的病人接受测试,所以可能需时数年。但哈拉普说,希望在发现发病的基因及它们的发病经过后,可以找到简单的保健措施防病,而不再仅仅依赖基因测试和研制新药。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sk_wangxl
据外电援引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电台报道,该国科研人员日前宣布,他们已经从干细胞培育出一个完整的人体器官。  澳大利亚墨尔本莫纳什大学的科研人员说,他们培育出了功能完备的胸腺。胸腺是心脏附近的器官,它在人体进入青春期后处于休眠状态。  据悉,澳大利亚科研人员从干细胞培育出完整器官在世界上尚属首例。  研究小组负责人理查德博伊德认为,关于胸腺的研究工作可能有助于找出癌症、艾滋病、多种硬化症和糖尿病的治疗方法。胸腺和骨髓好比免疫系统的“发动机房”,它是健康状态保持良好的关键。因为如果没有胸腺,人体就失去了抵抗病毒的保护作用。  他说,“重新启动”处于休眠状态的胸腺能够重新修建已被损坏的免疫系统。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ca39a8eb9574524
以往许多不可治愈的颅内宽颈和梭形动脉瘤而今在北京天坛医院可以医治了,并且已经成为一种常规手术。该院神经介入放射科吴中学教授等经过多年攻关,采用国际最先进的“筐篮”技术、球囊再塑型技术和支架技术,治疗难治性颅内宽颈和梭形动脉瘤获得良好效果。自1997年以来,吴教授等根据不同病变、肿瘤大小、所处位置,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其中应用微弹簧圈“筐篮”技术栓塞治疗76例,应用球囊载瘤动脉再塑形联合GDC(电解电栓性可控微弹簧圈)治疗45例,应用颅内支架技术治疗29例。经过6个月至3年的随访,148例患者无1例死亡,无1例发生永久性神经系统并发症,144例载瘤动脉保持通畅。颅内动脉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两大卒死病种之一。该病首次出血病死率高达50%,特别是颅内宽颈(瘤颈直径超过瘤体1/2以上的)和梭形动脉瘤则更加凶险。由于没有好的治疗方法,所以长期以来被视为难治之症。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 0 关注
  • 0 收藏,504 浏览
  • ca3910e6983c343 提出于 2018-02-26 23:49

相似问题